其实也不仅限于医,可能还有木匠等,据我所知,大明的匠人体系是‘世袭’?祖上是匠人,后辈哪怕没这才艺,也是混这活计,工部那些匠人就是,对吧?”
谢安颔首,目光有些深沉,“你是觉得应该办一所目的不在于科举的学府,为朝廷选拔其他类的人才?”
明悠沉默了片刻,又抬眸看着谢安,见他目含深意,思来想去间,她还是决定说实话,“要不,打着科举的名义,骗聪明人进来,然后再让他们各自发挥所长?”
谢安眉峰一挑,“你倒是敢想。”
但他也能听明白明悠的深意——
聪明的人,学东西更快,而且某些“手艺人”就算入仕,也无法再仕途上有长进。
谢安记得,曾有个西南的小县令极擅长做木工,但本身还是两榜进士,因为京中没人,自然无法留任工部。
而且就算进去了,心思太浅也会被挤出去,这人只适合当匠人,可匠人哪比得上县大人?哪怕只是穷乡僻壤的县令,那也是官身。
“只要他们能创造价值,我觉得都该收到朝廷重用,唯有读书高,容易让士人骄傲,说什么清贵文臣,其实读书人最富,毕竟没钱的也读不起书。”明悠慢腾腾的又说了一句。